胃癌是如何確定診斷的?
當病人有症狀求診,而醫師懷疑有消化系統的問題,或者是常規身體檢查需要評估上消化道時,現代的醫學提供了不少的工具可供選擇。這些工具包括內視鏡、鋇劑攝影、超音波、斷層攝影等等。而各個檢查方法都有其優點,也有其未殆之處。一般醫師會依據其/經驗、病患的病史、症狀,罹患某種疾病的可能性,或是檢查方式本身的差異,以及病人對檢查的接受性等等來選擇適當的檢查工具。
而用來檢查上消化系統,確定診斷(包括胃癌)最普遍方便的工具,就是上消化道鋇劑攝影與上消化道內視鏡 (也就是俗稱的胃鏡)。對還懷疑胃部惡性病變時,後者更為重要,因為也唯有透過內視鏡檢查,才能直接取得組織之切片,坐下最確切的診斷。
此處將上消化道鋇劑攝影與內視鏡簡介於下
內視鏡術是利用一條導管將光線送入胃內,再將裡面影像擷取出來。最早的內視鏡是利用多片鏡子反射而成,極端不方便。後來在導管其端裝上特殊設計的相機,放入上消化道內照相,再取出沖洗成相片,觀察其變化,不過這是一種盲目照相的方式,不一定能照到病灶所在。後來又發展出玻璃光纖的內視鏡,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纖的特性,光線可在光纖內前進而不會流失,且光纖可隨意彎曲,將光線送到消化道內,再將反射出的影像送出供醫師觀察,由於能立即觀察到體腔內部,內視鏡術隨即被廣為使用,對一些胃部的病變的觀察也能愈來愈仔細。現在更有了更進步的數位化內視鏡,利用電子攝影頭取得影像,然後將影像訊號經電腦處理,在電視銀幕上呈現出來。這些新科技提供更方便、更廣的的視野,可見到一般光學內視鏡更不易見到的變化。同時新的內視鏡結合其他視訊設備,也可做錄影,可做遠方傳訊,更有助於一些病例的討論與教學。
而胃癌依其侵犯範圍與程度在內視鏡上的有許多不同的變化,絕大多數的病灶是靠外觀形狀的變化來下診斷的,從小小糜爛到巨大的腫瘤或潰瘍都有可能。而經驗的醫師根據這些變化來判讀,做下診斷,區別這是良性或是惡性的病灶,必要時立即可使用生檢工具直接取得切片,再送去做病裡化驗。但如同其他的檢查工具,即使是切片也沒有百分之百正確的診斷率,醫師的經驗與技術佔相當重要的角色,必要時來得再次接受內視鏡檢查來追蹤。
而所謂的上消化道攝影是喝入鋇劑再照X光,再從透視或相片上觀察病灶來下診斷。因為消化道為肉質組織一般X光放線攝影是無法將它照出來,所以須借助外力,而鋇劑X光無法透過,所以可用來作顯影用。檢查時喝藥後,讓病人變換不同的位置與透視角度,加上利用空氣的對比,可將消化道的輪廓與黏膜變化呈現出來,這時就可據以判斷胃裡的病灶。若是發現有腫瘤,或是潰瘍邊緣不規則、圍皺襞突然中止、變小或融合成杵狀就都要考慮是否是胃癌。此外胃壁在透視時發現僵硬、蠕動不規則、失去擴張性也要特別小心。一般的惡性病灶在上消化道X光攝影也大都能檢查出來,但是在較早期的胃癌或是較小的病灶,X光檢查很容易忽略掉,這時需要較高度技術與經驗,才能照出來。
一般說來,X光鋇劑攝影其好處是檢查時不若內視鏡般不舒服,又可觀察消化道運動的情形,但缺點是有病變時無法直接取得組織切片來得到正確病理診斷,因此檢查發現異常時常必須再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來確定診斷。
其他常用來檢查上消化道的工具還包括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內視鏡超音波等。雖然有有些病例因為其他原因在接受腹部超音波、或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時,意外發現胃部異常,進而診斷出胃癌接受治療的報告,這畢盡是極少數的案例。通常這些檢查項目是檢查已發現病灶的病患,用來幫助評估惡性病灶蔓延的程度、有無侵犯到鄰近組織,是否有轉移跡象,有做為癌症分期或手術治療可能性的評估用的,而非用來作第一線的篩檢。
此外須了解超音波檢查的原理,簡言之就是利用音波在不同的介質間行進時不同的折射率會產生回音,例如音波從皮下脂肪層穿入肝臟,在其介面會有一回音,再將回音收集強弱,利用機器電腦以不同明暗度表現其強弱而成像。而空氣與其他組織間的折射率太高,胃裡又常有氣體,因此超音波檢查並非是觀察胃部或腸道的最佳工具,要求醫師利用超音波檢查來診斷胃內的疾病就顯得太超過了。電腦斷層掃描雖然可避開消化道裡空氣的問題,但是它是使用X光來攝影,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作,例如孕婦就不行,同時它常須注射顯影劑來得到更佳的影像與診斷率,此時腎臟功能不好或有過敏病史的人容易有併發症,因此不能隨意檢查。而內視鏡超音波是種特殊設計的內視鏡,在其前端裝上了超音波的掃描頭,因此不只可做為內視鏡直接觀察胃內部,也可以在看到異常時啟動超音波掃描,但是其檢查範圍較小,掃描深度也很淺,主要是用來評估腫瘤結構,或是癌症在局部蔓延侵犯的深度,一般常規的胃鏡檢查是不用的。
總之,胃癌確切的診斷是依靠病理切片,切片生檢的取得主要是經由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若情況特殊可先用上消化道X光攝影來替代。當診斷確定時,近一步利用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等來評估疾病的嚴重度,決定治療方式。也要了解到目前沒有靠抽血生化檢查就能診斷出胃癌的工具,即使是胃鏡也沒有絕對不會誤失的,醫師的經驗與這些工具的交互運用都相當重要,而病人本身病史與症狀的完整陳述,更有助於早期得到正確的診斷。
而用來檢查上消化系統,確定診斷(包括胃癌)最普遍方便的工具,就是上消化道鋇劑攝影與上消化道內視鏡 (也就是俗稱的胃鏡)。對還懷疑胃部惡性病變時,後者更為重要,因為也唯有透過內視鏡檢查,才能直接取得組織之切片,坐下最確切的診斷。
此處將上消化道鋇劑攝影與內視鏡簡介於下
內視鏡術是利用一條導管將光線送入胃內,再將裡面影像擷取出來。最早的內視鏡是利用多片鏡子反射而成,極端不方便。後來在導管其端裝上特殊設計的相機,放入上消化道內照相,再取出沖洗成相片,觀察其變化,不過這是一種盲目照相的方式,不一定能照到病灶所在。後來又發展出玻璃光纖的內視鏡,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纖的特性,光線可在光纖內前進而不會流失,且光纖可隨意彎曲,將光線送到消化道內,再將反射出的影像送出供醫師觀察,由於能立即觀察到體腔內部,內視鏡術隨即被廣為使用,對一些胃部的病變的觀察也能愈來愈仔細。現在更有了更進步的數位化內視鏡,利用電子攝影頭取得影像,然後將影像訊號經電腦處理,在電視銀幕上呈現出來。這些新科技提供更方便、更廣的的視野,可見到一般光學內視鏡更不易見到的變化。同時新的內視鏡結合其他視訊設備,也可做錄影,可做遠方傳訊,更有助於一些病例的討論與教學。
而胃癌依其侵犯範圍與程度在內視鏡上的有許多不同的變化,絕大多數的病灶是靠外觀形狀的變化來下診斷的,從小小糜爛到巨大的腫瘤或潰瘍都有可能。而經驗的醫師根據這些變化來判讀,做下診斷,區別這是良性或是惡性的病灶,必要時立即可使用生檢工具直接取得切片,再送去做病裡化驗。但如同其他的檢查工具,即使是切片也沒有百分之百正確的診斷率,醫師的經驗與技術佔相當重要的角色,必要時來得再次接受內視鏡檢查來追蹤。
而所謂的上消化道攝影是喝入鋇劑再照X光,再從透視或相片上觀察病灶來下診斷。因為消化道為肉質組織一般X光放線攝影是無法將它照出來,所以須借助外力,而鋇劑X光無法透過,所以可用來作顯影用。檢查時喝藥後,讓病人變換不同的位置與透視角度,加上利用空氣的對比,可將消化道的輪廓與黏膜變化呈現出來,這時就可據以判斷胃裡的病灶。若是發現有腫瘤,或是潰瘍邊緣不規則、圍皺襞突然中止、變小或融合成杵狀就都要考慮是否是胃癌。此外胃壁在透視時發現僵硬、蠕動不規則、失去擴張性也要特別小心。一般的惡性病灶在上消化道X光攝影也大都能檢查出來,但是在較早期的胃癌或是較小的病灶,X光檢查很容易忽略掉,這時需要較高度技術與經驗,才能照出來。
一般說來,X光鋇劑攝影其好處是檢查時不若內視鏡般不舒服,又可觀察消化道運動的情形,但缺點是有病變時無法直接取得組織切片來得到正確病理診斷,因此檢查發現異常時常必須再接受上消化道內視鏡切片來確定診斷。
其他常用來檢查上消化道的工具還包括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掃描、內視鏡超音波等。雖然有有些病例因為其他原因在接受腹部超音波、或腹部電腦斷層掃描時,意外發現胃部異常,進而診斷出胃癌接受治療的報告,這畢盡是極少數的案例。通常這些檢查項目是檢查已發現病灶的病患,用來幫助評估惡性病灶蔓延的程度、有無侵犯到鄰近組織,是否有轉移跡象,有做為癌症分期或手術治療可能性的評估用的,而非用來作第一線的篩檢。
此外須了解超音波檢查的原理,簡言之就是利用音波在不同的介質間行進時不同的折射率會產生回音,例如音波從皮下脂肪層穿入肝臟,在其介面會有一回音,再將回音收集強弱,利用機器電腦以不同明暗度表現其強弱而成像。而空氣與其他組織間的折射率太高,胃裡又常有氣體,因此超音波檢查並非是觀察胃部或腸道的最佳工具,要求醫師利用超音波檢查來診斷胃內的疾病就顯得太超過了。電腦斷層掃描雖然可避開消化道裡空氣的問題,但是它是使用X光來攝影,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作,例如孕婦就不行,同時它常須注射顯影劑來得到更佳的影像與診斷率,此時腎臟功能不好或有過敏病史的人容易有併發症,因此不能隨意檢查。而內視鏡超音波是種特殊設計的內視鏡,在其前端裝上了超音波的掃描頭,因此不只可做為內視鏡直接觀察胃內部,也可以在看到異常時啟動超音波掃描,但是其檢查範圍較小,掃描深度也很淺,主要是用來評估腫瘤結構,或是癌症在局部蔓延侵犯的深度,一般常規的胃鏡檢查是不用的。
總之,胃癌確切的診斷是依靠病理切片,切片生檢的取得主要是經由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若情況特殊可先用上消化道X光攝影來替代。當診斷確定時,近一步利用腹部超音波、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等來評估疾病的嚴重度,決定治療方式。也要了解到目前沒有靠抽血生化檢查就能診斷出胃癌的工具,即使是胃鏡也沒有絕對不會誤失的,醫師的經驗與這些工具的交互運用都相當重要,而病人本身病史與症狀的完整陳述,更有助於早期得到正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