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o a d i n g
:::

網路掛號

字級:

:::
首頁 > 術後照護

鼻胃管灌食

壹、前言
當病人無法自行由口進食或因疾病造成食道狹窄(腫瘤或灼傷)、腸胃道手術、頭頸部手術、放射線治療、意識不清、燒傷導致吞嚥功能障礙時,鼻胃管灌食可作為供給病人水分、藥物、液態食物之營養途徑。
貳、灌食前準備事項

一、病人的準備

(一)如需翻身、拍背、抽痰或換尿布,應在灌食前一小時完成,以避免灌食

後食物逆流或病人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

(二)檢查鼻胃管是否固定良好,固定刻度及位置是否正確。

(三)如臥床病人應將床頭搖高 30 至 60 度,採高坐臥姿或坐姿(無法坐臥者採右側臥式,頭部稍微抬高)。

(四)事先將毛巾或餐巾圍在病人胸前,預防衣被弄髒。

二、操作者需洗淨雙手後,再準灌食空針、管灌飲食、溫開水等流質食物(圖一)。

三、食物的準備

(一)灌食食物溫度宜加溫至攝氏 37.7~40.5°C 為宜,不可過燙。可用手臂內 側皮膚測試,以不燙手、接近體溫為原則,避免食物過熱造成胃黏膜傷 害,或過冷造成胃痙攣。

(二)沖泡之管灌飲食放置於室溫中,不可超過六小時,冰箱存放勿超過 24 小時。為避免食物腐敗,醫院提供的管灌食物,請於半小時內灌畢;若為罐頭裝食物,打開後請於 4 小時內灌畢,否則請冷藏保存以防食物腐壞,並於 24 小時使用完畢,冷藏後先回溫才可再灌食;自製一天量管灌食物,請放冰箱冷藏,再依每餐灌食量隔水加熱後,於半小時內灌畢, 當日無法灌畢的食物須丟棄。
四、確定鼻胃管是否在胃內的方法

(一)檢查鼻胃管的位置:
每次灌食前,將 50ml 灌食空針接於鼻胃管末端開口,反抽胃液以確定鼻胃管位置在胃內,並觀察抽出胃液中食物消化狀況(圖二),或將灌食空針接於鼻胃管末端,並快速注入 30-50ML 空氣, 用手掌觸診胃部,感覺震顫已確立鼻胃管位置,再以灌食空針反抽測試,若有阻力可倒入 20~30ml 開水,若流入順暢,且病人無發生咳嗽、 呼吸困難、發紺等異常情形,則表示胃已消化完全,即可開始灌食。若病人有咳嗽、呼吸困難等異常情形,或開水流入不順暢時,應馬上停止灌食,並立即通知醫護人員處理或就醫。

(二)檢查胃內食物消化情形:
灌食前以灌食空針反抽,若抽出之胃內容物若100ml 以上,表示病人消化不佳,並在ㄧ小時後再次反抽,直至消化完全才能進行灌食。若持續大於 100ml,則需暫停此餐(兒童:反抽餘奶量,若為前次灌食量之 1/2,需暫停此餐),若病人連續兩次均出現反抽之胃內容物大於 100~150mL,或未消化的食物超過原灌入食物之一 半,表示消化情形不佳,請告知醫護人員處理。將內容物灌回後,仍須以 20~30ml 開水沖洗鼻胃管以防阻塞,若抽出的液體顏色為咖啡色或紅色,則表示可能有胃出血或潰瘍之情形,請勿將反抽物灌回胃內,應儘速通知醫護人員處理或就醫。
參、灌食中注意事項
一、以灌食空針的高度調整灌食的速度,利用重力原理將灌食溶液慢慢藉由鼻胃管流入胃中,食物液面至胃部的距離約 30~45 公分(12~18 吋),【兒童為距離病童胃部以上 15~20 公分(6~8 吋)】,才能維持有效的重力原理,以利食物流入胃中 (圖三)
二、若食物無法自行流入,將 50ml 塑膠灌食器之針心放入針筒內,緩慢的將食物灌入,如壓力過大時應了解原因,不可強行灌入。

三、灌食流速不宜太快或太慢,灌食時間至少 15~20 分鐘,過程中避免讓空氣進入胃部,以免造成腹脹及胃部不適等情形。

四、一次灌食的量為 250~350ml,夜間休息不灌食,每次總灌食量不超過 350ml, 以免引起腹瀉、腹脹、胃痙攣或逆流性嘔吐(易引起吸入性肺炎)。

五、灌食過程中,需隨時注意病人反應,如:噁心、嘔吐、咳嗽不止、腹瀉,發 汗或心跳加速等症狀時,應立即停止灌食,並通知醫護人員處理或就醫;灌 食中若有嘔吐現象,除了立即暫停灌食外,同時要儘快讓病人右側臥,以防嘔吐物吸入呼吸道,並協助清潔口腔及更換衣物。

六、對於床頭無法抬高或坐起的病人,灌食時應採右側臥,以減少嘔吐時,發生食物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灌食中應隨時觀察病人反應。

七、患有心衰竭或曾發生噁心、腹痛、腹脹症狀者,於灌食時,應減緩灌食速度, 每餐灌食量減少為 50~60ml,並特別注意病人之反應。

八、有置放氣切造口的病人,灌食時不可將氣切的氣囊消氣,以防食物誤入氣管內,造成窒息或引發吸入性肺炎。

九、若有飯前藥物應於灌食前 30 分鐘給予,藥物與牛奶不可一起灌食。

十、若灌食過程中發生鼻胃管不通暢、食物不易灌入,可能有以下狀況:
(一)鼻胃管可能誤入口腔、扭曲、阻塞、移位或姿勢壓迫,此時應先確定鼻胃管的正確位置,然後輕輕的轉動鼻胃管,並將鼻胃管輕輕往外抽,再測試是否通暢,若再以灌食空針輕輕反抽測試,仍有阻力,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處理或就醫。

(二)有上腸胃道畸形、贅生物存在或食道曾受到嚴重的化學灼傷,造成插管時的阻力,若為此原因造成之鼻胃管脫位時,不可強插,應立即通知醫 護人員處理。

(三)灌食食物過於濃稠,可先以少許開水灌入潤濕管壁,或加水稀釋管灌飲食,再灌食。

(四)鼻胃管扭曲或抵住胃壁時,可讓病人改變姿勢,預防管子沾粘在胃壁上。

肆、灌食後注意事項

一、灌食結束後,應再灌食 20~30ml 以上的溫開水(兒科為 5-10ml),避免灌食溶液殘留於鼻胃管內,造成細菌孳生,預防空氣進入而造成腹脹。

二、灌食結束後,應先將鼻胃管的開口端反折,再取下塑膠灌食器,然後將鼻胃管套子蓋緊,以防空氣灌入。

三、灌食後應維持半坐臥姿勢至少 1 小時以上,以利於消化吸收及防止逆流性嘔吐現象。

四、灌食後一小時內(兒童為 2 小時)禁止翻身拍背、抽痰,以防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

五、灌食後灌食空針必須立即用清水刷洗乾淨,再用冷開水沖洗。

六、記錄病人灌食量、消化情形、病人反應,並分開紀錄水分、食物、藥物,以正確評估灌食情況。

七、每日執行口腔和鼻腔清潔及更換鼻胃管之膠布,勿貼同一部位以免破皮;更換膠布時,可將管子順時鐘旋轉 45 度,避免長時間壓迫局部胃黏膜,應注 意勿拉扯管子以免造成鼻胃管移位。

八、若是使用矽膠材質的鼻胃管則一個月更換一次,若是使用塑膠材質則需 1-2 週更換一次。

九、當病患發生腹瀉時,未確認是何種原因前不要輕易停止灌食;應與醫護人員 探討問題:可能與使用含有輕瀉劑之藥物、抗生素使用、配方污染等,唯有對症下藥,才能改善問題。

十、便秘原因包括臥床少動、腸蠕動不佳、水份、膳食纖維不足或藥物造成等。 便秘時,易產生腹脹的現象,進而引起噁心、嘔吐等併發症,故適當的補充 水份、選擇含纖維的配方,通常可改善便秘現象。

伍、建議看診科別:ㄧ般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