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治療科
呼吸治療的崛起乃起源於現代科學的蓬勃發展。其中,生物學的發現,解開了人體心肺解剖及功能上的秘密;氣體生理學的研究,使氣體在人體內的化學與物理特性得以確立;醫學儀器的日新月異,加上一些重要技術(如氣體治療、甦醒治療、機械式通氣、心肺診斷及監測等)的不斷改進,逐步形成有組織的呼吸治療專業。 因為醫學與科技的進步、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加上臺灣地區空氣潮濕且污染日趨嚴重,使得小兒和成人的呼吸道疾病(如氣喘、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等)與仰賴呼吸器輔助之重症病患愈來愈多,所以臺灣的呼吸治療專業就被漸漸重視。在臺灣,呼吸治療成為有組織的專業已有30年的歷史,相較於美國約慢了25年。長庚紀念醫院於1976年即有呼吸治療科的前身“吸入治療室”於林口成立,當時由麻醉科主任譚培炯醫師負責;1981年正式更改為呼吸治療科,由副院長謝文斌醫師擔任科主任,前中華民國呼吸照護學會理事長江玲玲擔任技術主任。之後國內各醫院也陸續設立了呼吸治療科(如馬偕、台安、榮總等醫院)。 1981年成立林口呼吸治療科後,呼吸治療的服務亦由早期的氧氣治療、藥物吸入(吸入治療室時期),逐漸擴展至胸腔物理治療、呼吸器的使用與照護、門診衛教、心肺功能診斷、監測及評估(如血液氣體分析、肺功能測試、血氧飽和度測試等),並開始每日輪值三班,24小時提供服務來照顧病人。服務範圍亦由早期的門診及一般病房,逐漸擴展至各加護病房、急診、灼傷病房及居家照護等。1985年基隆長庚醫院及1986年高雄長庚醫院的呼吸治療科,配合長庚各分院的設置而先後成立。各院區呼吸治療科提供的服務、範圍及輪值方式,大致是相同的模式,一起攜手為病人服務,提供最優質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