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o a d i n g
:::

字級:

:::
首頁 > 衛教專區

華盛頓砍櫻桃樹起家、失血過多而死?誰對誰錯? ─那些你不知道的放血小故事(上)

文章閱讀 2022.02.17

美國總統華盛頓6歲的時候,砍了爸爸的櫻桃樹,主動承認並得到了原諒,有著機智、勇敢、誠信的領導者特質成功為美國打下一片天。

 

有天華盛頓騎馬外出,邊巡視著這片國土邊規劃著未來,突然天空下起雨,華盛頓雖然及時回家但還是不免淋了些雨,過沒多久就開始感到喉嚨疼痛、發燒了,家人急忙地請醫師來為華盛頓看病,醫師也二話不說給他放了大約2300毫升左右的血,可惜還未等到病情好轉,華盛頓便在虛弱中死去,享壽67歲,留下傳奇的一生。

 

以上這個故事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砍櫻桃樹是虛構的,而接受放血治療後死亡是真的,你猜對了嗎?

 

 

放血治療,對於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的病患而言,是常規治療的一環,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現代人而言,放血治療其實並不常見,甚至有些排斥。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中世紀最盛行的療法,也幾乎是所有疾病的首選療法,就是放血治療!

 

古代人甚至認為這種方法,可用於強健體魄、預防疾病,這種古老的療法從兩千多年前流傳至近代,儘管歷史悠久,但卻有不少人因為不當的放血治療而喪命,除了剛剛提到的華盛頓以外,還有許多著名的案(憾)例(事)發生,例如:

 

 

  • 輕微中風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除了放血、還使用了催吐、灌腸等「體液排出」療法,享年54歲

  • 受風寒感染腦炎的浪漫詩人拜倫(Lord Byron),去世前被多次放血,卒36歲

  • 疑似腎病、風濕病的音樂家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當時高燒、全身疼痛不已,接受放血療法後,休克至死,卒35歲

 

這些案例並沒有讓當時的醫師對放血治療起疑,僅被認為是「延誤治療」錯過了放血的黃金時期,他們甚至認為如果可以早一點放血,或許就可以把他們救回來。

 

究竟是甚麼原因,讓他們如此對「放血治療」有如此堅信不移的信仰呢?

 

放血療法的興盛史:放,就對了

 

放血治療,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代,後來直到體液學說的提出才正式開啟「放血時代」。

 

在公元前5世紀,現今有「醫學之父」之稱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認為女性的月經是為了要平衡體液、維持身體健康,由此為概念提出了體液學說(Humorism),主張人體是由四種液體運作來達成平衡,分別是:血液(blood)、黏液(phlegm)、黃膽汁(yellow bile)、黑膽汁(black bile),並且分別對應到四種元素,只要其中一種液體過多或過少,就會失衡而生病。

 

而將放血療法發揚光大的則是古羅馬的醫學家蓋倫(Galen of Pergamon),蓋倫認為任何疾病都可以透過排出過量的體液來改善,例如放血、催吐、利尿等,其中「血液」是四種體液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需要控制的,因此蓋倫建立了一套複雜的放血療法,根據病人的年紀、體格、季節氣候、地點等使用不同的放血方式,再因病人的狀況決定放血的量與部位。

 

蓋倫擁有豐富的動物解剖經驗以及許多理論著作,還發現了動脈與靜脈的不同,身為古羅馬的醫學權威,蓋倫的話就是「科學根據」,學者們都對蓋倫的見解深信不疑,於是放血成為了所有疾病的基礎療法,較富有的人家甚至會將放血當作保養,於春、秋兩季進行定期的放血,用來因應即將到來的天氣變化。

 

蓋倫的醫學理論足足影響了西方醫學長達一千年之久,可想而知當時放血有多麼盛行,古代的醫師們也因此義無反顧地讓他們的診間血流成河。

 

放血療法治百病?有貓膩!

直到1793年,事情才開始有了轉機,當時美國費城爆發了黃熱病(Yellow Fever),名醫班傑明(Benjamin Rush)是放血療法的「狂熱教徒」,他依然採用放血療法來治療,因為名氣響亮,每天有上百人在診所外排隊等待放血,這時有位英國記者(William Cobbett)注意到班傑明,並對這樣的治療方法感到質疑,於是開始私下調查所有經過放血治療以及沒有經過任何治療的病人,最後發現,經過班傑明治療的病人,死亡數竟然比沒有經過治療的人還多。

 

這篇報導成功的引發了社會輿論,但由於班傑明德高望重,而記者只是一個沒有背景的市井小民,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可是這樣的證據,已經在許多學者的心中種下問號的種子,引發出後續許多人悄悄地進行相關研究。

 

終於在19世紀,一位法國醫師路易斯(Pierre Charles Alexandre Louis)完成耗費7年的臨床研究,探討放血治療對於肺炎的療效,最後證實放血療法對於肺炎沒有實際幫助,甚至提高了死亡率。

 

這個研究不僅是對放血療法的一大重創,更是現代醫學的重要轉捩點,因為這是將統計學運用在醫學實證的開端,為講求證據的「實證醫學」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隨著實證概念的引進,加上病理學的發展,漸漸的針對不同疾病都找到了對應的療法,放血療法也就不再是治療百病的「萬靈丹」了。

 

結語

 

放血治療,在少數疾病上可以有發揮療效的空間,例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但相較於古代科學不發達的時候,學者奠定的「體液學說」與「蓋倫放血法」,讓放血治療被當作治百病的良方,任何情況都用放血來治療,這種「血流成河」的光景已不復在。

 

在講究「實證醫學」的現代,任何疾病的治療都需要有足夠的數據來佐證,放血治療確實可以降低紅血球數來預防真性紅血球增多症病患中風的風險,放血的血量與次數,也需要臨床醫師審慎的評估與觀察,以避免華盛頓那樣「失血過多」的慘劇再次發生。

 

過去放血治療之所以危險,是因為古代人不曉得應該放多少血,甚至以暈厥作為標準,才有「失血過多」的問題,但現在醫師會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來判斷適當的放血容積與頻率,所以不用太擔心哦!

 

 

1.Parapia LA. History of bloodletting by phlebotomy. Br J Haematol. 2008; 143: 490–5.

2.Assi TB, Baz E.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therapeutic phlebotomy. Blood Transfusion. 2014; 12(Suppl 1): s75-s83.

3.Morabia, A.P.C.A. Louis and the birth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1996; 49(12), 1327–1333.

4.Nicholas E. Davies, MD; Garland H. Davies, MA; Elizabeth D. Sanders. William Cobbett, Benjamin Rush, and the Death of General Washington.

JAMA. 1983;249(7):912-915.

 

※此衛教資訊只供衛教目的使用,任何疾病治療及專業知識應請教照護您的醫師及護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