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失智症與老年憂鬱症?
診斷篇
2023.06.29
作者:
林博彥教授現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老年與復健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教授,老年精神醫學會監事,曾任本院精神科系主任。專長為老年精神醫學、情緒障礙。2022年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公佈之「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大綱:
在老年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有三種,也就是俗稱的3D,包括失智症(Dementia),憂鬱症(Depression),以及譫妄(Delirium)。其中,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的臨床表現容易混淆,造成判斷上的困難。本文將簡介老年憂鬱症,也將特別強調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的分辨原則。
憂鬱症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精神疾病,根據2010年發表,在北台灣將近4000人的研究報告指出,65歲以上的社區民眾的憂鬱症盛行率為9.8%,其中女性為12.4%,男性為7.8%。其中女性、分居或離婚、獨居、過去有中風史、以及認知功能缺損,都與老年憂鬱症有顯著相關[1]。憂鬱症若是未能得到適當治療,容易升高下列風險,包括焦慮、物質濫用、多種身體疾病、社會與職業功能缺損,以及自殺行為。因此,早期偵測與正確診斷憂鬱症非常重要。
根據臨床上最常使用的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DSM-V診斷手冊[2],憂鬱症中的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有下列診斷標準。以下九項中至少五項症狀同時出現,維持兩週以上,且須包含以下症狀之一,「憂鬱情緒」或「失去興趣或愉悅感」。
1. 幾乎整天且每天心情憂鬱。
2. 幾乎整天且每天明顯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
3.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或幾乎每天食慾降低或增加。
4.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5. 幾乎每天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
6. 幾乎每天疲倦或無精打采。
7. 幾乎每天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者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
8. 幾乎每天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
9. 反覆想到死亡,反覆有自殺意念而無具體計畫,或有自殺舉動,或是有具體的自殺計畫。
而且,這些症狀引起顯著苦惱或社交、職業功能減損,無法歸因於某一物質或身體疾病的生理效應,也無法以其他特定精神疾病做更好的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憂鬱症與一般成年期憂鬱症的症狀表現及病因有些差別。與一般成年人比較起來,老年憂鬱症患者較少提到情緒低落,但較常提到焦慮現象、各種身體抱怨,以及認知功能減退。與較年輕的憂鬱症比較起來,老年憂鬱症病因更為複雜,遺傳因素扮演的角色比較小,腦部老化、神經退化,以及身體疾病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3]。
老年憂鬱症患者常抱怨焦慮不安,腦力退化,以及各種身體不適;失智症患者常表現記憶下降,生活功能減退,與社區活動參與下降,也常呈現情緒低落。二者有部分症狀重疊,因此有時是難以鑒別的。然而,憂鬱症及失智症各有其不同的藥物治療方向,特別是憂鬱症,若經適當評估治療,有一半以上可以有顯著的改善,因此早期做好鑑別診斷非常重要。當憂鬱症合併認知功能缺損,又稱之為「假性失智」(pseudodementia),與失智症的區別大致如下:
林博彥教授現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老年與復健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長庚大學教授,老年精神醫學會監事,曾任本院精神科系主任。專長為老年精神醫學、情緒障礙。2022年入選美國史丹佛大學公佈之「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大綱:
在老年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有三種,也就是俗稱的3D,包括失智症(Dementia),憂鬱症(Depression),以及譫妄(Delirium)。其中,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的臨床表現容易混淆,造成判斷上的困難。本文將簡介老年憂鬱症,也將特別強調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的分辨原則。
憂鬱症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精神疾病,根據2010年發表,在北台灣將近4000人的研究報告指出,65歲以上的社區民眾的憂鬱症盛行率為9.8%,其中女性為12.4%,男性為7.8%。其中女性、分居或離婚、獨居、過去有中風史、以及認知功能缺損,都與老年憂鬱症有顯著相關[1]。憂鬱症若是未能得到適當治療,容易升高下列風險,包括焦慮、物質濫用、多種身體疾病、社會與職業功能缺損,以及自殺行為。因此,早期偵測與正確診斷憂鬱症非常重要。
根據臨床上最常使用的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DSM-V診斷手冊[2],憂鬱症中的重鬱症(major depression)有下列診斷標準。以下九項中至少五項症狀同時出現,維持兩週以上,且須包含以下症狀之一,「憂鬱情緒」或「失去興趣或愉悅感」。
1. 幾乎整天且每天心情憂鬱。
2. 幾乎整天且每天明顯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
3.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或幾乎每天食慾降低或增加。
4.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5. 幾乎每天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
6. 幾乎每天疲倦或無精打采。
7. 幾乎每天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者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
8. 幾乎每天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
9. 反覆想到死亡,反覆有自殺意念而無具體計畫,或有自殺舉動,或是有具體的自殺計畫。
而且,這些症狀引起顯著苦惱或社交、職業功能減損,無法歸因於某一物質或身體疾病的生理效應,也無法以其他特定精神疾病做更好的解釋。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憂鬱症與一般成年期憂鬱症的症狀表現及病因有些差別。與一般成年人比較起來,老年憂鬱症患者較少提到情緒低落,但較常提到焦慮現象、各種身體抱怨,以及認知功能減退。與較年輕的憂鬱症比較起來,老年憂鬱症病因更為複雜,遺傳因素扮演的角色比較小,腦部老化、神經退化,以及身體疾病扮演比較重要的角色[3]。
老年憂鬱症患者常抱怨焦慮不安,腦力退化,以及各種身體不適;失智症患者常表現記憶下降,生活功能減退,與社區活動參與下降,也常呈現情緒低落。二者有部分症狀重疊,因此有時是難以鑒別的。然而,憂鬱症及失智症各有其不同的藥物治療方向,特別是憂鬱症,若經適當評估治療,有一半以上可以有顯著的改善,因此早期做好鑑別診斷非常重要。當憂鬱症合併認知功能缺損,又稱之為「假性失智」(pseudodementia),與失智症的區別大致如下:
老年憂鬱症患者需要接受適當評估,排除身體疾病或物質使用導致的憂鬱症。治療上是以抗憂鬱劑為主。此外,生活形態的調節,包括規律作息、運動、家人或朋友的支持與陪伴,以及營養補充也有輔助效果。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也對部分特定患者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