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與失智症
診斷篇
2023.06.29
作者:
黃鈺茹醫師現職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管科主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總醫師。
大綱:
腦中風患者在中風後除了承受身體、語言或認知功能障礙的困境,也可能面臨其日常生活、社會角色、家庭經濟因疾病而產生巨大變化,導致患者及照顧者容易出現壓力及負向情緒反應。除此之外,因腦組織損傷大小、位置的不同,或多或少會影響患者專注力、記憶力、理解力、表達力、執行力,甚至是情緒管控能力。因此,在腦中風患者在照顧上,不可輕忽其認知功能障礙,應積極安排相關訓練及治療。
中風與失智症有關係嗎?
中風會造成腦組織壞死,除了運動、感覺、協調性等障礙,或多或少也可能導致認知功能受損甚至退化,這種因血管性疾病造成的認知疾病,我們歸類為血管性失智症,主要病變發生於大腦皮質下區域,屬於皮質下失智症(subcortical dementia),臨床表現與皮質性失智症(cortical dementia)(如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額顳葉失智症)略為不同。血管性失智症跟一般退化性疾病不同的是,它沒有一個病理性的診斷標準,因為根據患者中風位置、大小、次數等狀況不同,症狀在每個人身上表現的嚴重程度不一。再者,其他病因造成的失智症患者也可能同時患有血管病變,因此,患者的認知功能問題究竟主因為何,在判斷上可能會有爭議。不過血管性失智症診斷原則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1. 臨床上及影像上有腦中風的證據,有腦血管病變。
2. 符合失智症診斷:除記憶力退化外,有語言、定向、操作、抽象思考、或計算等任一面項功能缺損。
3. 在中風與認知功能受損間有明確的時序關聯性。
流行病學及危險因子
血管性失智症被視為造成認知障礙的三大原因之一,而腦中風是血管性失智症的常見病因,60歲以上中風患者有15~20%會合併失智症,甚至中風後每年有5%患者會有認知功能退化。其他危險因子還有: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衰竭、心律不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會導致血管病變的慢性病。若家族裡有多位成員患有中風病史,甚至年輕型腦中風、代謝性疾病,更要考慮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
臨床特徵及診斷
血管性失智症多為皮質下失智症,臨床表現常見有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活力、淡漠、動作遲緩、喪失操作技能(例如計畫或統整能力退步),甚至出現失禁或步態障礙。除了認知功能問題,根據中風位置,還會合併局部神經學症狀,例如手腳無力、語言區受損、半邊忽視、視野缺損等問題。血管性失智症與一般逐漸退化的失智症不同的地方在於常常發病方式為「突發性發生」、「階梯性退化(stepwise deterioration)」、「病程起伏」,認知功能常在每次腦血管疾病事件後發生障礙或者病況惡化。在診斷方面,會需要詳細詢問病史,包含發病過程、神經學檢查,也需要影像的協助來看看是否有曾經中風的證據。
治療及預後
失智症藥物如膽鹼酶抑制劑、麩氨酸(Memantine)用於單純血管性失智症的效果證據不足,目前仍建議用於除血管問題外併有阿茲海默氏型的混合性失智症(mixed type)。因為腦中風是造成血管性失智症的重要原因,因此,中風的預防相當重要,例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菸、體重控制,並且根據醫囑規律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若能控制好腦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減少再發生腦中風的次數,這類型患者的認知功能通常可以維持在差不多的狀態。反之,倘若仍持續反覆中風,失智症的病況也會跟著加劇。
血管性失智症分類
黃鈺茹醫師現職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管科主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總醫師。
大綱:
腦中風患者在中風後除了承受身體、語言或認知功能障礙的困境,也可能面臨其日常生活、社會角色、家庭經濟因疾病而產生巨大變化,導致患者及照顧者容易出現壓力及負向情緒反應。除此之外,因腦組織損傷大小、位置的不同,或多或少會影響患者專注力、記憶力、理解力、表達力、執行力,甚至是情緒管控能力。因此,在腦中風患者在照顧上,不可輕忽其認知功能障礙,應積極安排相關訓練及治療。
中風與失智症有關係嗎?
中風會造成腦組織壞死,除了運動、感覺、協調性等障礙,或多或少也可能導致認知功能受損甚至退化,這種因血管性疾病造成的認知疾病,我們歸類為血管性失智症,主要病變發生於大腦皮質下區域,屬於皮質下失智症(subcortical dementia),臨床表現與皮質性失智症(cortical dementia)(如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額顳葉失智症)略為不同。血管性失智症跟一般退化性疾病不同的是,它沒有一個病理性的診斷標準,因為根據患者中風位置、大小、次數等狀況不同,症狀在每個人身上表現的嚴重程度不一。再者,其他病因造成的失智症患者也可能同時患有血管病變,因此,患者的認知功能問題究竟主因為何,在判斷上可能會有爭議。不過血管性失智症診斷原則基本上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1. 臨床上及影像上有腦中風的證據,有腦血管病變。
2. 符合失智症診斷:除記憶力退化外,有語言、定向、操作、抽象思考、或計算等任一面項功能缺損。
3. 在中風與認知功能受損間有明確的時序關聯性。
流行病學及危險因子
血管性失智症被視為造成認知障礙的三大原因之一,而腦中風是血管性失智症的常見病因,60歲以上中風患者有15~20%會合併失智症,甚至中風後每年有5%患者會有認知功能退化。其他危險因子還有: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衰竭、心律不整)、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會導致血管病變的慢性病。若家族裡有多位成員患有中風病史,甚至年輕型腦中風、代謝性疾病,更要考慮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
臨床特徵及診斷
血管性失智症多為皮質下失智症,臨床表現常見有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活力、淡漠、動作遲緩、喪失操作技能(例如計畫或統整能力退步),甚至出現失禁或步態障礙。除了認知功能問題,根據中風位置,還會合併局部神經學症狀,例如手腳無力、語言區受損、半邊忽視、視野缺損等問題。血管性失智症與一般逐漸退化的失智症不同的地方在於常常發病方式為「突發性發生」、「階梯性退化(stepwise deterioration)」、「病程起伏」,認知功能常在每次腦血管疾病事件後發生障礙或者病況惡化。在診斷方面,會需要詳細詢問病史,包含發病過程、神經學檢查,也需要影像的協助來看看是否有曾經中風的證據。
治療及預後
失智症藥物如膽鹼酶抑制劑、麩氨酸(Memantine)用於單純血管性失智症的效果證據不足,目前仍建議用於除血管問題外併有阿茲海默氏型的混合性失智症(mixed type)。因為腦中風是造成血管性失智症的重要原因,因此,中風的預防相當重要,例如: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戒菸、體重控制,並且根據醫囑規律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若能控制好腦血管病變的危險因子,減少再發生腦中風的次數,這類型患者的認知功能通常可以維持在差不多的狀態。反之,倘若仍持續反覆中風,失智症的病況也會跟著加劇。
血管性失智症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