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尿床
大部份的孩童在四歲前就能控制解尿,不過大約有一成的兒童在往後幾年才逐步有自我控制解尿的功能,到成年以後則只剩下非常少數的人會尿床。如果一個大於五歲的小孩仍是夜夜尿床,便稱做原發性夜尿症;至於次發性夜尿症,指的是在成年後才第一次出現漏尿,或者經過一段很久的時日再出現尿床。
夜尿的原因
在中樞神經發展的過程中,白天的膀胱控制比夜間的控制較早完成;男孩則比女孩晚一年停止夜尿。夜尿的原因是多元性的,包括:心理因素、睡眠狀態、膀胱不穩定等因素,雖然針對不同的病因發展出許多治療方法,可是仍無法完全治療這個問題。 成年人有持續的原發性夜尿,卻沒有其他泌尿道症狀者,可能是抗利尿激素分泌有先天性的缺陷,或是解尿中樞的神經控制有問題,以致這些病患在睡眠中出現無法控制的尿床。除了夜尿外,如果再有白天頻尿、尿急以及急迫性尿失禁,則比較像逼尿肌不穩定。 多面化的治療方式 成年人有夜尿症應該做逼尿肌不穩定與溢尿性尿失禁的評估,同時要排除是否使用利尿劑,或在睡前飲酒食安眠藥。
一般初步的治療步驟,包括:
- 飲水要控制,避免在睡前數小時飲水。
- 停用會造成尿床的藥物。
- 睡前單導餘尿,對長期餘尿的病患很有幫助。
- 容易水腫部位白天多活動。
- 利用鬧鐘叫醒病患解尿,對尿床時間固定者更有效。
- 夜間按時如廁,尤其是老年人晚上上廁所一兩次可以解決難題。 比較嚴重的尿床,或是上述初步處置無效者,可以提供具相當療效的藥物,如抗憂鬱症的藥 Imipramine、抗乙醯膽胺藥效的 Oxybutynin,以及有抗利尿劑作用的Desmopressin。另外,有一種具有夜尿警告設計裝置的條件治療法也有不錯的效果。通常是在一塊棉墊底下裝一個蜂鳴器,當尿接觸到棉墊時,經由電流傳導會出現聲響把病人叫醒如廁。
尿床是一個難以啟齒的病症,尤其在成年婦女病患更不願就醫,於是對個人的精神、心理與身體都造成很大的傷害。其實敞開胸懷勇敢面對,上述的治療方式大都可以提供相當程度的治療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