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鼻竇炎(Paranasal sinusitis)

耳鼻喉 | 2011.12.29

鼻竇炎簡單來說就是鼻竇的炎症,在我們鼻子四周的頭骨,有四對充滿空氣的空腔,分別為:上頷竇(位於臉頰後方)、篩竇(兩眼中間)、額竇(前額後方)及蝶竇(頭骨正中央 )。鼻竇可以減輕頭骨的重量、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以及影響說話的共鳴。四對鼻竇各有開口連接到鼻腔,因此鼻竇的健康與否,和鼻腔的黏膜狀況密不可分,所以現在對於鼻竇炎的診斷和治療,已經把鼻腔和鼻竇視為一體。 鼻竇炎依據症狀時間的長短,可以分成急性鼻竇炎(小於一個月)和慢性鼻竇炎(大於三個月)。急性鼻竇炎大多繼發於感冒病毒感染之後,感冒可能會造成鼻腔粘膜的發炎腫脹,進而造成鼻竇腔開口的阻塞,導致鼻竇腔粘膜纖毛細胞的功能障礙和繼發性的細菌感染,鼻竇腔聚積濃液後被動的流入鼻腔,造成典型的鼻竇炎症狀(膿鼻涕、鼻塞、臉部脹痛或嗅覺低下)。慢性鼻竇炎通常是急性鼻竇炎的持續發炎,症狀和急性鼻竇炎相似,但病因卻更為複雜,病患本身的體質(過敏性鼻炎、鼻息肉、氣喘、免疫低下、纖毛功能異常)、複雜的致病源(黴菌、細菌或細菌引起之生物膜)、病患本身鼻腔及鼻竇構造(如鼻中膈彎曲、狹窄的鼻竇腔開口)都必須詳細檢查以找出致病因子。 鼻竇炎的治療初期以藥物為主,診斷確立後一般會以抗生素治療,必要時會輔以鼻噴劑及鼻沖洗液局部灌洗,鼻竇內細菌感染得到控制後鼻竇黏膜若消腫,鼻竇開口阻塞改善,內部之膿液得以引流,鼻竇炎會逐漸痊癒。如果慢性鼻竇炎經藥物治療症狀持續,耳鼻喉科醫師會安排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檢查)來評估鼻竇炎的範圍及阻塞的鼻腔及鼻竇解剖構造。藥物治療無效的慢性鼻竇炎,「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具有清除鼻竇炎病灶及保存正常鼻粘膜的雙重優點,外加的「動力旋轉刀」器械可以對鼻竇腔粘膜做準確切割減少不必要傷害,嚴重複雜的病例現在也有電腦導航技術可以提供病患更多一層安全的保障,在合格耳鼻喉科醫師執行下,是安全也值得信賴的手術。

 

林口長庚耳鼻喉科李達人醫師

長庚醫院智能服務 有任何問題隨時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