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膽囊息肉(Gallbladdler Polyp)

胃腸(消化道) | 2011.12.29

膽囊息肉是指突出於膽囊內壁的病兆,原本平滑的膽囊內壁增加了突起的東西,舉例來說這個膽囊息肉的樣子就像平滑路面上的多了個突起物一樣,這樣的突起物也稱作「膽囊隆起樣病變」,或者「膽囊息肉性病變」,就簡稱膽囊息肉。其從數量上分類,可以分成單一或者多發,大多數的膽囊息肉是多發的,從病理組織上分類,可以分成膽固醇息肉、腺體肌肉增生息肉、發炎性息肉、腺瘤、膽囊癌與其他等,可是這種病理組織上分類,大部分是蓋棺論定的說法,以切下來的膽囊做檢驗,所得的結論,對於尚未開刀的膽囊息肉,論定為良性或者惡性,有必要借助其他檢查或者臨床病史的幫助,這裡面良性的膽囊膽固醇性息肉占了膽囊息肉的主要部分。原則上作者喜歡以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去分類息肉,腫瘤性息肉暗示現在就是惡性或者以後容易發展成惡性,這種以是否會生長來分類,往往需要時間的追蹤,才能斷定是否會生長,但是某些超音波的特性也暗示往後的生長可能性。 產生膽囊息肉的危險因子,既然膽囊息肉有各種不同的組織性質,就很難去探討形成原因了,膽囊膽固醇性息肉占了膽囊息肉的主要部分,也無法說血中高膽固醇造成膽囊膽固醇性息肉的生成,不過鑑於膽囊息肉有很高的比率伴有膽囊結石,減少造成膽囊結石的因子,例如肥胖,所以適當的體重也是個無害的建議。其檢查工具有:1.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就是主要的、往往也是唯一篩檢膽囊息肉的工具,可紀錄息肉的大小、位置、數目以及外觀形狀,以及息肉超音波影像特性。2.彩色都普勒超音波以偵測膽囊息肉血流訊息,來幫助鑑別膽囊息肉的良惡,可是敏感度太低。3.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對膽囊息肉說不定有某些附加資訊,包括是否病灶侷限在內皮層或者涵括了肌肉層,但是大部分不需要這項檢查。4.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或核磁共振造影檢查對小的膽囊息肉提供的訊息,不會比腹部超音波好,所以不需要。至於大的膽囊息肉,大多採直接手術,這兩樣檢查似乎也沒有那絕對需要,除非有手術前惡性膽囊息肉分期的考量。超音波指引下的細胞抽吸或者切片對膽囊息肉的良惡判斷應該有一定的輔助效果,最大的問題在於有相當的困難度,風險性以及採樣不正確的困擾,再加上腹腔境膽囊切除的直接治療,這樣檢查應該已是明日黃花了。 膽囊息肉的症狀,膽囊息肉往往很小,通常小於0.5公分,一般都不會有症狀,除非長得很大或者正好長在膽囊管開口,阻塞到膽汁的通路,這樣才容易產生症狀,值得注意的是膽囊息肉有很高的比率伴有膽囊結石,症狀大多來自膽囊結石,膽囊息肉往往只是一個無辜的旁觀者。 膽囊息肉的自然史,假使將膽囊息肉擺著,會不會有所變化,會有什麼變化呢?原則上因為不同的病理組織構成造膽的囊息肉,它的生長速度一定不會相同,所以不容易回答這個問題,不外乎快速增大、慢慢增大、不變、減小或者極少數甚至消失,還好非腫瘤性的息肉例如膽固醇息肉占了主要部分,這樣的息肉大多是多發的,小於0.5公分,均質高回音的長相,這樣的息肉多數維持原來的大小,只有少部分消失不見或者有增大的情形。 膽囊息肉的良惡判斷,基本上,這是本文的重點所在,理論上膽囊切除後的病理檢驗才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依據各家的經驗,減少不必要的膽囊切除或者不應該的延誤是十分重要的。而什麼樣的膽囊息肉會轉變為惡性或者根本就是惡性息肉呢?根據文獻統計,大於一公分的息肉(不是超過的一公分的息肉就是等於惡性),繼續明顯增大,或者形狀異常(不是一般的圓形或橢圓形),息肉中有整個或者部份有低回音的區域,或者彩色超音波可以偵測出血流存在息肉中,都是要懷疑惡性的可能性。至於利用息肉沒有增大這一點來判定為良性的,就是需要時間上的追蹤,多久追蹤一次腹部超音波,往往需要依據發現時的膽囊息肉大小、外觀形狀,以及息肉超音波影像特性再加上臨床病史,來加以決定追蹤的時間,無法一概而論。甚至在<0.5公分均質高回音的息肉,這樣的息肉大都為膽固醇息肉,1~2年後再追蹤腹部超音波,依照以往的經驗是可行的。若是上述患者本身為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那麼就依目前大多數專家認可6個月追蹤B型肝炎並息肉即可,原則上越大、越不均質的膽囊息肉,一開始就需要較密集的追蹤甚至直接手術切除,隨後再依超音波的結果,做延長時間的追蹤或者手術治療。膽囊息肉隨著腹部超音波的普及,讓原本無症狀的息肉現形,也造成了的困擾,希望上面的解說能夠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煩惱。

 

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系李青松醫師

長庚醫院智能服務 有任何問題隨時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