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顯影劑腎病變(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

腎臟 | 2014.01.28

隨著臨床上攝影檢查與介入性放射線治療使用顯影劑的增加,顯影劑腎病變(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CIN)已成為醫源性急性腎衰竭的重要原因,占住院中急性腎衰竭致病原因的第三位,約12%。同時顯影劑腎病變的發生也會增加病人的住院天數、醫療成本及長期的罹病率和死亡率,罹病率包括出血、敗血症、中風和呼吸衰竭。 典型顯影劑腎病變的臨床表現是在排除其他原因下,於接受顯影劑注射後的48~72小時內,病人的血清肌酸酐(SCr)值上升0.5mg/dl或增加25%以上。臨床上可見SCr在注射顯影劑5~7天後達到最高點,然後約10~14天內回到基礎值,但有些患者會需要透析治療。對於一般大眾而言,發生顯影劑腎病變的比例介於0.6~2.3%,但是對於高危險族群而言發生率卻可高達20%。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腎功能不全(eGFR<60ml/min/1.73m2)、糖尿病、體液不足、年紀大於75歲、鬱血性心衰竭、肝硬化、腎病症候群等以及同時合併使用潛在腎毒性或是降低腎臟灌流的藥物(例如:NSAID、COX-II抑制劑、aminoglycoside、Vancomycin以及利尿劑等)。藉由事前的預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顯影劑腎病變的發生與之後需要透析的風險,這些措施包括接受顯影劑前後各12小時靜脈注射生理食鹽水或碳酸氫鈉溶液、口服高劑量的N-Acetylcysteine以及選用非離子性等滲透壓之顯影劑。倘若最後還是併發顯影劑腎病變,應給予適當的支持性治療、調整用藥劑量、密切追蹤病人腎功能及電解質,以及必要時給予透析治療。

 

嘉義長庚腎臟科董淳武醫師

長庚醫院智能服務 有任何問題隨時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