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關節(Total Knee Arthroplasty)
根據內政部於民國92年7月發布的資料顯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約9.1%,99年成長至約10.7%,顯出台灣人口已呈現老化現象,但隨著保健知識的普及、醫療技術的進步,人民平均壽命相對增加。 膝關節俗稱膝蓋,由股骨和脛骨構成的關節,前方還有一小三角形骨為髕骨。膝的主要內部組成結構為半月板以及四條韌帶。半月板為膝內部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之間的接連處所墊的一塊新月形的纖維軟骨組織,作用是緩衝膝關節的震動,以及避免兩塊骨頭的直接摩擦。另外,在膝的兩側為內側韌帶和外側韌帶,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左右移位;另外兩條韌帶則分別分布在膝前後方,為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後移位。 退化性關節炎是指人體的關節軟骨退化磨損,而導致骨刺增生,常常由於年齡老化,體重過重或長期過度使用,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或關節曾有外傷或感染所致。平時要預防關節炎,就是從年輕時即需多保養,均衡的營養、適度的運動,避免負重、蹲、跪及爬坡,以維持良好的骨質及肌力。 當關節發炎時宜適度休息以避免關節持續負重,並可視情況給予復健、非類固醇止痛劑或關節內注射劑等;當疼痛持續,關節嚴重退化變形,保守療法無法消除症狀的年長病人,就要考慮人工關節(Total knee arthroplasty)重建術除了少數病人如患有嚴重下肢周邊神經及血管病變及循環障礙,嚴重老年失智症,或是心肺機能嚴重衰退之外,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鑑於過去一般人工關節無法蹲、跪的障礙,新一代高彎曲度人工膝關節應東方人生活習慣及宗教上需求,改良此瑕疵,相較於舊式人工膝關節除了增加彎曲度,且更耐磨耗。新的人工膝關節因材質進步病人可以使用約15至20年。通常病人於術後第2、3天即可下床活動,第3至4天可上下樓梯,當術後膝關節彎曲度可達90度以上即可出院所以一般的住院天數約5~7天。臨床滿意度可達九成五以上。
基隆長庚腎臟科孫樵隱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