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夜驚(Sleep Terror)

兒童專科 | 2014.04.02

嬰兒腹絞痛(Infantile Abdominal Colic)或稱為腸絞症,它是一個症狀,並不是一個疾病名稱。約3~45%的嬰兒曾經得過腸絞痛,通常發生於2週至3個月大的嬰兒,而在出生4~6週時達到高峰,多半4到6個月左右自動改善。發作程度輕重不同,有的幾週後就自然緩解,有的到6個月大才消失。 嬰兒腹絞痛的原因目前仍然莫衷一是,有些認為是腸壁神經發育不成熟,導致腸蠕動不規律,引起痙攣與疼痛;也有報告指出是乳糖不耐或對牛奶蛋白過敏,導致腸內氣體產氣量過多,引起不舒服;更有報告認為家庭內的氣氛或母親的情緒會引發嬰兒腹絞痛。各種理論都有,但是單一理論無法概括解釋所有腹絞痛的原因,它可能是一個多重因素誘發的現象。 典型的臨床表現俗稱333:發作超過3小時、一週內發生超過3次、症狀持續超過3週以上。嬰兒平時安穩無恙,但是傍晚到凌晨間突然尖聲啼哭,哄也哄不停,手腳蜷縮或強直,四肢冰冷,腹脹如鼓,多數2~3小時左右聲嘶力竭而後止,少數則哭聲震天、掀瓦撼樑,徹夜輾轉難眠,令照顧者無所適從,但此表現不會影響營養及成長。真的受不了時,可以諮詢兒科醫師,協助尋找可能的因素,必要時用藥治療或調整餵食以改善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緩解情緒及調控室內溫濕度與氣氛。到了4個月左右,可能腸道神經發育比較健全,蠕動比較規律,情緒的掌控也比較成熟,通常會自然改善。不過,並非所有的啼哭都是腹絞痛,仍須檢查有無其他問題存在,尤其需要和各種小兒外科急症做鑑別診斷。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黃玉書、謝依璇醫師

長庚醫院智能服務 有任何問題隨時找我!